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海豚的畫

弗氏海豚

在1895年,馬來西亞的沙勞越海灘就發現過一具弗氏海豚的屍體;但直到1956年,才有相關的科學性描繪;又一直到1970年代,才見到活體。自此有了多次目擊記錄,同時獲悉牠們的數量不似想像中那麼稀少;但所知仍非常有限。外觀介於真海豚屬(Delphinus)與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之間,因此學名命為「Lagenodelphis」。有些個體,尤其是雄性,體側有非常醒目的暗黑色橫向條紋;咸信條紋的寬度與顏色濃度會隨年齡日增。儘管弗氏海豚的嘴喙較短、背鰭較小,胸鰭也極袖珍,還有獨特的身體橫紋,但仍不免會與條紋原海豚混淆。遠洋拖網漁業與其他不同的捕撈作業曾造成數量不詳的弗氏海豚溺斃,而且在其分布範圍內還有一些直接的獵殺行為。
別名:沙勞越海豚、短吻海豚、婆羅洲海豚、白腹海豚、

瓶鼻海豚

小、體型與體色因個體及分布地理環境之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的確也可能有數個品種。然而主要分為兩個變種:較小的沿岸型,以及體型較粗壯、主要居於外海者。兩者都有相當複雜的體色,只是在海上大多數的光線情況下,看起來彷彿都是一致、毫無特色的灰。瓶鼻海豚的主要特徵有突出的深色背鰭,以及好奇、活潑的行為。可能會與灰色海豚如:土庫海豚)、糙齒海豚、瑞氏海豚、駝海豚及點斑原海豚等混淆瓶鼻海豚相當普遍而且分布極廣,但是近來發現棲居在歐洲北部部分海域、地中海與黑海的族群數量有減少的現象
別名:大西洋(或太平洋)瓶鼻海豚、灰小海豚、黑小海豚、瓶狀鼻海豚、牛角魚海豚台灣俗名:烏魚吳、大帕種、大白腹仔、粗體仔               

長吻飛旋原海豚

吻飛旋原海豚是鯨豚類中極善空中特技者,素以壯觀的翻騰絕技聞名。可能有許多體型、大小與體色不同的變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太平洋東部(夏威夷型、東部型、哥斯大黎加型、白腹型),而世界其他地方尚有較罕為人知的變種。泰國灣的侏儒型長吻飛旋原海豚就是最新的發現。區分長吻飛旋原海豚與其他海豚的的最佳方法是從其修長的嘴喙、直立的背鰭以及高空旋轉的飛躍來判斷。雖然東太平洋型的體色主要為灰色,但是大多數的長吻飛旋原海豚的體色都具有明顯的三層色區。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拖網捕鮪業已經屠殺了好幾十萬隻;此舉使得近年來該區的長吻飛旋原海豚數量驟減別名:(舊稱:長吻飛旋海豚)、長吻海豚、飛旋海豚、長喙海豚、旋滾海豚                                         

太平洋短吻海豚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后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余白色。體側眼后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并越過路肢后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后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后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于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灰海豚


別名 紋身海豚、黎氏海豚、花紋鯨。頭方圓,前端鈍,無吻突,額隆前方中央有縱溝。軀體前部粗圓,由背鰭至肛門后方急劇變細,尾柄不高。背鰭高大,前緣后傾,后緣凹入,頂端尖或鈍。鰭肢長,末端尖。尾婿缺刻深。成熟個體背部淺灰色,腹部色淡,兩鰭肢間有白斑,背鰭、鰭肢及尾鰭黑色。全身布滿白色條紋傷痕,尤以背鰭前方至頭部多。老年獸全身几成白色。幼獸體多為黑褐色。成體體長可達3.85米,體重約500公斤。
通常10頭至數十頭的群,也有數百頭的大群。有時同其他種海豚混群。
初生仔豚體長1.2~1.5米。可在水族館中飼'養,有與寬吻海脈雜交種成活的記錄。主食烏賊和甲殼類,也食魚類。我國東海、南海、台灣省海域有分布。

中華白海豚

別名 華白豚、太平洋駝海豚。吻突狹長。背鰭低矮呈三角形,基部長,梢端鈍。鰭肢短寬。尾鰭后緣凹進,缺刻深,缺刻處尾葉重疊,左葉壓住右葉,或右葉在上左葉在下,為本種重要特征之一。體色因地區和年齡變異較大,幼體灰白色,成體全身乳白色,頭部、體側、鰭肢及尾鰭散布灰色斑點。上下頜每側有齒32~36枚。成體體長可達2.5米。體重225公斤。
不集結成大群,一般單獨或數頭一起游動,很少有十余頭的群。多棲息在沿岸及河口一帶,往往進入江河內。性活潑,喜躍出水面,常跟隨船只游泳。母豚對仔豚愛撫行為強烈。以魚類為主要食物。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

海豚

海豚是小型有牙齒的鯨類的總稱。人們通常把體長3米左右的齒鯨稱為海豚。豚的種類是很多的,我國海域中常見的有江豚、真海豚、寬吻海豚、中華白海豚、條紋原海豚等十几種。自古以來,海豚在許多寓言中都扮演了主要角色。到了近代,它又成了許多科學家的重要研究對象、海洋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和水產業的重要資源。海豚到底是什么樣的動物呢?關于海豚救人的故事傳說很多。到了近代這種故事還屢有出現。怎樣解釋海豚的這種行為呢?科學家研究推測,這可能是它的一種本能。海豚性喜玩耍,常推動海面的漂浮物體游戲。因此,當海豚遇到一個溺水的人,可能會誤以為是一個漂浮的物體,本能地將其托起,并推上岸去,從而使人得救。海豚確實是一種與人友好的溫和動物,甚至在自然條件下也喜歡和人交朋友。它特別溫順,喜歡和游泳者玩耍。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事實証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几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需二十几次就能學會。如果用動物的腦占身體重量的百分比來衡量動物的聰明程度,那么海豚僅次于人,而猴子名列第三。海豚經過訓練后,不僅可以表演各種技藝,例如頂球、鑽火圈……而且在人的特殊訓練下,它們可以充當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潛水打撈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實驗用的火箭、導彈等,或給從事水下作業的人員傳遞信息和工具,還能進行軍事偵察, 甚至充當"敢死隊",攜帶炸藥和彈頭沖擊敵艦或炸毀敵方水下導彈發射裝置。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海豚的睡眠

海豚沒有規定的睡眠時間,牠們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覺° 牠們睡覺時,通常會浮近水面,而且只會休息其中一邊的腦,而另一邊則繼續運作,因為在海洋中,若牠們處於熟睡狀態便會很容易受到敵人的侵襲,而不能逃脫°

海豚的飲食

海豚最喜歡吃魚及魷魚, 每天會吃的份量約是體重的百分之四至八; 牠們約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進食約十五公斤的食物° 在海洋公園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從美國冰鮮入口的橫澤魚`鮫魚`沙甸魚`魷魚和多春魚, 因為外國的貨源比較充足及穩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機會較少°

海豚的行為

在野外, 海豚會用吻部的牙齒捕捉獵物, 牠們有九十至一百隻牙齒, 牠們不會但咀嚼, 而是把整條魚吞下°
海豚和鯨樣均是用頭頂的氣孔呼吸, 牠們會游出水面呼氣, 在再次潛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氣° 牠們的肺部是特別構造的, 可迅速減壓, 使牠們可以潛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
海豚是用尾鰭上下拍動水面而游動的, 一雙前鰭是幫助牠們改變游動的方向, 背鰭幫助牠們穩定身體° 而海豚的流線型身體, 可減低牠們在水中的阻力, 令牠們可以維持每小時30公里的游泳速度°
海豚性格各異, 樣子有別,海豚媽媽憑外型就可辨認自己的孩子° 海豚兩歲前食母乳, 這段時間, 海豚媽媽幾乎寸步不離, 兩歲以後小海豚開始戒奶, 學會獨立, 並進食固體食物°

海豚解說

海豚屬於海洋哺乳類動物, 現在可認知的海豚若有32個品種, 而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在各海洋展館看見的樽鼻海豚(Bottle-nosed Dolphin)和真海豚(Common Dolphin)°
而中華白海豚則是百分百香港原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原名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牠們的分佈遍及東南亞如新加坡`印尼一帶, 並由南非伸延至澳洲, 而在中國廈門也可找到其蹤影° 香港出沒的白海豚則大多呈粉紅色, 使牠們成為比較特別的海洋生物°

台灣常見的鯨豚

瑞式海豚(又稱花紋海豚)--分布於台灣全島海域。阿通伯就是花紋海豚喔,長的就像個修行的長者,身上的一條條灰白刮痕,是牠們摩擦、爭鬥留下的痕跡,刮痕越多、體色越蒼白表示越年老。
瓶鼻海豚--台灣全島海域可以看到。也就是一般海洋世界所看到的海豚。全身為鉛灰色,上半部的身體顏色比下半部深。
虎鯨--在台灣的東海岸有他們的蹤跡,但不常見。有著黑、白對比的體色,主要為黑色.

弗式海豚--台灣海域的分布,目前只知在東海岸出現。背鰭在中央背部,呈偏三角形,通常以幾百隻為群體,但個性害羞看到時會如逃難般的游離。

飛旋海豚--台灣較常見的海豚、體型比較嬌小,常可以看到他們幾百隻成群的隊伍,喜歡跳出水面,所以常以身體為中心跳起來旋轉5~7圈,來表現牠們的心情。

熱帶斑點原海豚--出現在台灣全島的海域,身上的斑點會隨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多,最特別不一樣的地方是在背鰭下方的黑色塊面往下凸出,牠也喜歡躍身擊浪,可全身露出海面,產生大片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