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95年,馬來西亞的沙勞越海灘就發現過一具弗氏海豚的屍體;但直到1956年,才有相關的科學性描繪;又一直到1970年代,才見到活體。自此有了多次目擊記錄,同時獲悉牠們的數量不似想像中那麼稀少;但所知仍非常有限。外觀介於真海豚屬(Delphinus)與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之間,因此學名命為「Lagenodelphis」。有些個體,尤其是雄性,體側有非常醒目的暗黑色橫向條紋;咸信條紋的寬度與顏色濃度會隨年齡日增。儘管弗氏海豚的嘴喙較短、背鰭較小,胸鰭也極袖珍,還有獨特的身體橫紋,但仍不免會與條紋原海豚混淆。遠洋拖網漁業與其他不同的捕撈作業曾造成數量不詳的弗氏海豚溺斃,而且在其分布範圍內還有一些直接的獵殺行為。
別名:沙勞越海豚、短吻海豚、婆羅洲海豚、白腹海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